1)9_[总受]美人长无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灯古佛,檀香袅袅。大殿外大雨如泼,沿着古砖琉璃的屋檐不住的落成一道道水线。

  江南的烟雨天,远山眉目如黛,正如一副泼墨而成的画卷,宁静而袅娜的伫立在朦朦的水雾之间。

  大殿内。一个一身白色僧衣,面容清俊的年轻僧人,跪坐在蒲团之上,双眼紧闭,在默默做自己的晚课。他的诸位师弟都已课诵完毕,在绵绵的阴雨三三两两踩着青石板道慢慢散去。只剩他一人依旧跪在殿上,默默持诵,其实于他而言,那些耳熟能详的经文都已经烂熟于心了。只是他诵着诵着,心却不知道流落何方。

  这个年轻的僧人名为僧非相,是无相寺第六代掌门念悲的座下大弟子,小时候他被放在竹篮中,遗弃在无相寺山脚谭溪里,眼看要篮翻入水被溺死的婴孩,却正好被下山布道回来的念悲撞到救起。佛*众生,他随后被念悲抱回寺庙抚养,从此长于无相寺。僧非相这名字是念悲取的,他座下第一代弟子辈分都用非字为号,而僧非相是念悲第一个收的弟子。

  无相寺是天下佛道之首,无论在佛门还是俗世都声望极高。僧非相无父无母,自小在寺庙长大,早早的便开始晨钟晚课,挑水劈柴,种菜喂马,自小修习传承自无相寺一门的外家功夫。正因为修的是童子功,所以十几年下来,一身功夫俊逸非凡。僧非相少年早慧,性极安静,于佛学一道极有天分,跟随其师念悲自小修习钻研般若学的佛学理论,造诣颇高。

  僧非相十八岁时,正遇当时声名颇盛的西土高僧竺道法慕名前来无相寺立宗辩经。竺道法论辈与僧非相齐平,声音如削,逻辑严整,引经据典,洋洋洒洒,竟一人挡得一群平辈的问难者,一时风头无俩。僧非相下山入世修行,归时竺道法立宗辩经已有三天,无一合之敌。竺道法虽有十分天分,却也十分自傲,见名满越国的无相寺竟无人能接下自己的辩辞,十分得意,言辞之间多有挤兑。佛门之人避讳争抢好胜,无相寺辈分高的僧人虽不忿他狂傲,却也放不下身段登坛问难。

  僧非相回寺后,不待整理仪容,只是摘了头上斗笠,便负命登坛问难。不出三个回合,竺道法面色泛红,背后冷汗狂冒,待到第四回合已是浑身汗潮,未到第五回合便拱手认输,无奈摘了顶上黄帽败下阵来。坛下围观者多是越国普通民众,民间游客,文人士子众多。这些人围成一圈,皆鼓掌称好,自此一战,越人竟相传告,僧非相年仅十八便名满越土。

  那日僧非相背负禅杖,一身白色僧衣带着仆仆风尘,脖间垂挂一串黑色檀木佛珠,额头高洁,面容清俊,眼神慈悲,唇形极美,加之又肩宽腿长,自小修文习武,整个人带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衬着僧袍麻衣却气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