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发酵】_穿越之文豪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救回来。他只有中学毕业的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去北大当教授,授课专业是印度哲学。

  这是一个思想不断挣扎进步的人物,他近两年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致力于中国农村的研究,认为发展建设农村可以救中国,先后发表《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等著作。

  菏泽那边买不到《京津泰晤士报》,梁簌溟是在偶然情况下读到《大国崛起》的,立即写信拜托天津的朋友给他定时寄报纸,如今他正好在研究阅读德国篇。

  李景林从文章中看到的是铁血统一,而梁簌溟看到的却是教育救国。

  在遭遇拿破仑入侵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说:“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说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

  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国王拿出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做大学校舍,他还提出: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

  从此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成为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学生每个月都有缺课登记,逃课一天要罚3个银币,比税收还要重。德国的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开始,直到德意志统一前,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

  那可是50多年前啊,到如今中国的识字率才多少?

  梁簌溟不禁感叹,对文章里毛奇元帅说的那句话深表赞同:“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教育,必须办教育,教育才能救国!

  历经改良主义、自由民主、社会主义、佛家思想影响的梁簌溟,终于从《大国崛起》这篇文章中发现了救国之路。

  激动之余,梁簌溟摊开信纸,给年初才回国的蔡元培写信,阐述自己的教育救国理念,并极力推荐《大国崛起》系列文章,称其为“济世救民之宏文”。

  他还希望蔡元培牵头重建中国教育会,向各地军阀和富商士绅筹款,在全国推广普及小学基础教育。他认为,等一大批受过基础教育的孩子长大之时,就是中国富强崛起之日。

  ……

  而远在新天津报馆的孟小冬,则对法国的大革命更感兴趣,激情、浪漫、自由,一切都富有传奇色彩,堪称人间史诗。

  如果截取其中的几个故事,把它们编成一台大戏,肯定会很受欢迎。

  孟小冬坐在窗前,玉手托着腮帮子发呆,思绪已经不知飘到了何处。

  那个周先生真是奇怪啊,明明拥有惊天动地的才华,却甘愿在军阀手下当一个小副官。而且他行事手段也极有心机,从他救助收服孙氏兄弟就能看出来,并非只会空谈的迂腐之辈。

  我劝他去南方,他却让我看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