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_堕入凡尘的天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蛇毒种类:

  (1)、血液循环毒素:

  如蝰蛇、腹蛇、竹叶青、五步蛇等,造成被咬伤处迅速肿胀、发硬、流血不止,剧痛,皮肤呈紫黑色,常发生皮肤坏死,淋巴结肿大。经6-8小时可扩散到头部、颈部、四肢和腰背部。伤者战栗,体温升高,心动加快,呼吸困难,不能站立。鼻出血,尿血,抽搐。如果咬伤后4小时内未得到有效治疗则最后因心力衰竭或休克而死亡。

  (2)、神经毒素:

  包括金环蛇、银环蛇等蛇分泌的毒素。咬伤后,局部症状不明显,流血少,红肿热病轻微。但是伤后数小时内出现急剧的全身症状,病人兴奋不安,痛苦申吟,全身肌肉颤抖,吐白沫,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最后卧地不起,全身抽搐,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3)、混合毒素:

  眼镜蛇和眼镜王蛇的蛇毒属于混合毒素。局部伤口红肿,发热,有痛感,可能出现坏死。毒素被吸收后,全身症状严重而复杂,既有神经症状,又有血循毒素造成的损害,最后,全死于窒息或心力衰竭。

  (4)、细胞毒素:

  属眼镜蛇近亲的海蛇属于细胞毒素。海蛇毒液对人体损害的部位主要是随意肌,而不是神经系统。海蛇咬人无疼痛感,其毒性发作又有一段潜伏期,被海蛇咬伤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中毒症状,然而这很危险,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实际上海蛇毒被人体吸收非常快,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酸痛,眼睑下垂,颌部强直,有点像破伤风的症状,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被咬伤的人,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死亡。多数海蛇是在受到骚扰时才伤人。

  蛇毒作用:

  (1)、抗癌作用: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尚无有效疗法,各国科学家正在将蛇毒的研究作为攻克这一保垒的新领域.中国医科大学蛇毒研究室试图从辽宁大连蛇岛产的蝮蛇毒中找到能抑制肿瘤生长有效成分,开展了蛇岛蝮蛇的原毒与分离毒对比抑制肿瘤试验,9个不同浓度的蛇毒对小鼠肉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瘤率有的高达%.

  (2)、抗凝作用:

  中国云南昆明动物研究所从中国五步蛇毒中提取研制的”去纤酶”于1981年通过技术鉴定,用于治疗血管血栓病333例,其中脑血栓242例,有效率%.中国医科大学与沈阳药学院协作研制的蝮蛇抗酸酶,用于治疗血管闭塞性疾病在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中国医科大学蛇毒研究室研制出蛇毒抗酸酶,能降血脂,扩张血管,减少血中血栓素含量,增加前列环素,使血管平滑肌舒张,是理想的抗凝溶栓制剂。

  (3)、止血作用:

  日本利用从蝰蛇中提到的一种促凝成分,应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