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9章 巡视大沽口炮台_晚清神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本文章节登陆九月,初为人父李国楼,沒有享受太多儿女情长,以钦差大臣身份离开京师,奔赴大沽口炮台。浪客中文网lkznet

  大沽口炮台离天津卫以东,四十多公里。明初,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大沽海口战略他位日渐凸显,这里是从海上进京唯一门户,一旦失守,首都就将毫无遮拦地暴露外人眼前。嘉靖年间,为御倭寇,大沽口海防战备日紧,构筑堡垒,驻军设防。1816年,清政府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形炮台。炮台内用木料,外砌青砖,白灰灌浆,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是大沽口早炮台,建造得坚固如山。经过数年经营,大沽口炮台已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大沽炮台群,一套完整军事御体系已见雏形。

  1858年,钦差大臣僧格林沁镇守大沽口,整修炮台,再建炮台5座,具中3座南岸,2座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大海门户高处。另一处炮台建北岸石壁之上,名字叫“石头缝炮台”。每座炮台设大炮3门,另有小炮台25座。每座炮台高1米至17米,底座周长182米至224米,上砖下石,均用三合土、糯米汁浇灌夯筑而成,大小炮台共置大炮64尊,炮口对准波澜壮阔海面。随时间变迁,炮台工艺上已大有改进,木材、青砖之外,再用二尺多厚三合土夯实,炮弹打上去,至多只是个浅洞,而且炮台增高到三至五丈。

  如今大沽口再次扩建炮台,从欧洲买來铁甲船、碰船、水雷船,此时大沽口抗敌实力已不容小觑。

  从184年起,外国列强为夺取华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年先后三次对大沽口发动入侵。先后对大沽口炮台发动了三次入侵。列强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乃至进逼京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迫使大清咸丰皇帝离京出逃。

  大沽口炮台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说法。提督史荣椿率部坚守炮台,与英军激战,大部分爱国官兵壮烈殉国,史称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

  大清国独有国旗黄龙旗高一座炮台上迎风飘扬,猎猎海风把黄龙旗刮得呼呼作响。这面从1862年1月17日因受西方舰船上飘有国旗影响,而急忙设计国旗,还是个少年,朝气蓬勃显露峥嵘。

  李国楼为国争光,天津打赢洋人拳王人猿泰山,成为大清一代民族英雄,得到同治皇帝嘉奖。所以他又升官了,正三品文官----翰林院通政使。

  那批和他一同出道进士,如今都变成他学生了。开口、闭口,就是,“老师!”害得他都不敢去翰林院,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