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0章 宫中日常_大唐马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樊莺当时便要拆看,皇后不让,樊莺说,“这一定是管家写来的私信,不是什么公函,不然一定会走官驿。”

  皇后说,“那也不行,罗得刀跟峻这么久,他岂不知我们家中有个樊莺?信直送大明宫、他还要专门写上‘陛下亲启’,你说我们能不能拆看?”

  樊莺吐了下舌头,不再坚持。

  她们决定,立刻派人将密信转送潼关,两人凑在一起,又写了家中这些日子的事、徐惠的病,然后一并送出。

  ……

  潼关,苏托儿和热伊汗古丽接到皇帝旨意,早就到任了。皇帝将二人一同调到潼关来,有让他们安下心来的意思。

  几天后军山中牧的三百护牧队也赶到了。若不是护牧队中因为谁能来、谁不能来分争了好几个回合,这些人可能到的更早一两天。

  皇帝同这些人见过面,却仍不急着返回长安,思晴和崔嫣当然也不催促。

  在巡视禁沟地形时,皇帝曾同德贤二妃说到了延州开荒的必行。

  他说,禁沟以及另外几道南北向的沟壑,以往便是汇入黄河的干涸河床。

  这证明在古时候,潼关一带雨水是很充沛的,至少在秦代,禁沟所处的高塬上,生长的野桑林应当比现在更茂密。

  这便是秦国在与六国的纷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猜测,关中平原在秦代,一定比现在更加肥沃富饶,这使秦国有取之不尽的谷物。

  但是再看看此时,随着大唐的昌盛,长安的人口将会日益增多,“粮食,两位爱妃!不处置好粮食,长安早晚有不安定的一天。”

  思晴和崔嫣这才体会到,做一个合格的皇帝有多么不容易,这些日子他走庆州、去延州、潼关换将,心里还得想着长安的粮食。

  皇帝说,当然,供给长安之粮可以从江南经运河、洛阳黄河段、渭河运过来,但什么时候、什么事,都不能只靠一条路子,万一路子断了呢?不战而自乱?

  “再看看渭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我们放着泾河、渭河、洛河、黄河这么多的水力不用,只等着靠天吃饭,地空着多可惜呀,”

  皇帝说,“没有雨水、再不引水的话,那里的好地方也只能种些低产的乔麦,其余地方只能长草。”

  “而延州一旦开荒、引水成功,你们好好想想吧,长安北望,遍地谷香,取粮便易快捷,不必劳民伤财,也不必受黄河峡口汛情影响,那么长安将会比任何时候都要繁荣!”

  更重要的皇帝没对两位女子说:河套内有了良田,人口必定繁盛,对长安的拱卫将更坚固,而且对河套之外地带控制、以及军力的投送能力将更容易。

  兴许那个时候,大唐的北方五牧将会往北方走得更远一些。

  而那时由关内、河套地带往东、往西调派兵马,地形、地势正好发挥大唐骑兵所长,“不到那个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