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平定兖、豫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个年龄阶层、绵延数朝的布局,实在不缺陈宫这一位谋士了。

  于是张瑞亲自下令,郭嘉派遣一队锦衣卫,去兖州将陈宫请至长安,任鸿胪寺少卿,辅佐陈凡一起去祸害数千上万里外的异族吧。

  从一州从事,升任九卿副官,算是绝对意义上的高升。然后张瑞又封其为永安亭侯,食邑两百户。

  这奖赏着实有些丰厚,哪怕陈宫奉上了数万兖州大军,其实也不配裂土封侯。

  但这是内阁有意提升了陈宫的奖赏规模,因为这天下所剩诸侯已经寥寥无几,厚赏陈宫是对袁绍、袁术挥下文武的一次强烈诱惑。

  连陈宫这种道德有亏,屡次叛变的野心家,归顺朝廷都能裂土封侯。其他人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只要能够拨乱反正,覆灭袁绍、袁术。封侯待遇怎么也不会差于陈宫。

  兖州的军事实力,无论如何也不能与袁绍、袁术相提并论,所以只要能够重创袁绍、袁术,富贵可期!

  这种裂土封侯的机会就只剩下一两次了,时至不迎,反受其殃。裂土封侯的时机就摆在眼前,却不珍惜,那战败后被当作死忠嫡系、叛乱的核心分子,就只能遭殃被清算了。

  这一点,作为反面的典型,张邈、张超都被张瑞下令腰斩处死,明正典刑。

  既然选择了叛乱,不主动投降归附朝廷,那就要有承担后果的觉悟。

  叛乱绝不会被姑息!

  关于一方诸侯被斩首,没什么可瞻前顾后的。

  剩下的几方诸侯,袁绍、袁术无论如何都不会主动屈膝投降。

  张瑞就算给张邈再高的待遇,也不足以劝服其他诸侯解甲。

  那便干脆行雷霆之威,让这些诸侯挥下文武看到叛乱的后果,震慑这些人。

  让他们选择,是拨乱反正,裂土封侯。还是顽固抵抗,被明正典刑!

  这套赏功罚过之后,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张邈的惨烈结局吓坏了与其紧密相连的豫州刺史部。

  兖州军巅峰时期近十万人,就这样不声不响的一战主力尽去,连点涟漪都没能掀起。

  甚至于豫州文武官员们都不知道双方什么时候大战了一场。

  双方不是一直在默契合作,攻杀曹操吗?怎么忽然之间,曹操与张邈就一同被明正典刑了。

  中间发生了什么?战事爆发于何时、何地?经过如何?

  一切统统不知,只知道数万兖州大军一战尽殁,堂堂兖州牧、镇东将军、假节、定陶侯,张邈被生擒,随后腰斩处死,明正典刑。

  豫州刺史郭贡认真比对了一下,兖州牧、镇东将军、假节、定陶侯,这四项哪一个都不是自己一个小小的兖州刺史能够比拟的。

  连这种一方牧伯、重号将军,假节替天子督一方军务的重臣都死的稀里糊涂,郭贡觉得自己一个小小的六百石刺史可能扑腾不了多久就会被关西大军随手捏死。

  郭贡寝食难安了半个多月,最终一场叛乱迫使郭贡下定了决心。

  说是叛乱其实不太合时宜,沛国相完全是无视了郭贡的存在,直接上表朝廷,请求归顺。

  作为豫州刺史,郭贡对各郡国太守、国相的掌控能力本来就有限。如今下辖二十一个县的的顶级大郡沛国绕过了郭贡,归顺朝廷。郭贡能掌控的实力就更加虚弱。

  甚至虚弱到了,郭贡已经不足以自称诸侯,袁术麾下随便一名太守就能将其轻易覆灭的程度。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