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江南船宫与水军建设(二)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贩卖到徐州的豪商,获利之丰厚,已经突破寻常百姓想象的极限。石米三千钱,其收获的利润,完全是一个天文数字。

  若能抓住机遇,迅速送来十万石粮食,一次便能赚取三亿的资金。

  对于这些无孔不入的大豪商,难得张瑞这次没有厌恶。

  因为石米三千钱的粮食还能卖出去,是因为徐州真的缺粮。朝廷默认粮价三千钱合理。想要尽快送来粮食,救活百姓,必须要给这些大豪商充足的利益。

  在此基础上,官府每次有粮食送到,都会狠压粮价。比如官府首次有三十万石粮食送到,立即将粮价压到了石米三百钱。

  百姓们见到官市中有便宜粮食出售,立即前去抢购。于是关西大豪族们纷纷跟着降价。

  就算石米三百钱,豪族也有十倍以上的利润。这时候能多卖一石粮食,就是多收获一份巨额财富。

  关东豪强不认开元通宝,但这种货币在关西可是绝对的硬通货。关西发达的农业发展水平,繁盛的工商业撑着这种货币的流通价值。

  其购买力无比坚挺!

  因而徐州百姓非常认可这种货币,听说官府以百钱每月征募匠人。

  工人们一合计,全年两千四百钱能够买八十石粮食,除去全家田税三十五石,还剩四十五石。

  百姓们是既欣喜,又疑虑。

  世间真的有这种美事?

  一人劳作,便能为全家抵税?

  在汉室统治下,税赋日渐繁重。往往全家人辛苦耕种一年,所有收获才刚刚足够缴纳赋税。所以贫者食糟糠,饿殍遍野。

  如今一人收获便能抵消所有田税,还尤有剩余。田里的产出便尽归全家所有。

  百姓们觉得这情况若是真实靠谱,那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同了吧?

  在什么样的仙境,才能实现地里产出尽归自家所有啊?

  更别提,年末非但没有税吏加收税赋,反而还额外发三匹布,十斤肉。

  朴实的百姓们一致觉得,这布跟肉不能拿啊。已经过上这么美好的日子了,还贪心不足,必然会遭报应。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这种美好的日子,大家若索取无度,万一很快结束了呢?

  朴实的百姓让人既喜爱又感伤。这个民族屹立在世界之东方数千年,实在是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陈群亲自巡视地方,向百姓们保证,该发给百姓的俸禄必然分文不少。

  只要大家拥戴孟公,安心生产,日子只会越来越好,不用担心区区几百万钱朝廷会无法供应。

  真的只是区区几百万钱而已,因为船宫初建,规模有限,朝廷前期只招募了三千六百名工匠。

  这些人全年的俸禄也只有八百六十四万钱。

  可以说朝廷只要诛杀一位为富不仁、罪行累累的无良豪强,就能供应整座江南船宫所有工匠安稳生产,推动一个时代的海军发展与海洋探索。

  这方面,张瑞看过陈群的奏折之后,早已坚定决心。

  豪强阶层,作为一群为富不仁,残害百姓,趴在整个社会吸血荼毒的蠹虫,张瑞绝不介意每年清理一批,然后将收缴的财富用来推动造船业、航海业发展。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