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树立华夏数千年之道德风向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孟朝初建,万象更新,说起来寥寥四个字,但要做的事情却是方方面面。

  除了两京十二州统计田籍、户籍之外,六部九卿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令。

  比如礼部。在张瑞还是督关中军事的军阀时,礼部的作用就是主持一下祭祀,推行一些典制。

  可是当孟朝建立,礼部升为主管全国的部门之后。礼部的责任骤然大幅扩增。

  从建康元年开始,礼部就着手制定《孟官仪》。

  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秦末刘邦取得天下建立汉朝之后,一群草莽英雄不知礼仪规矩,在皇帝刘邦面前殊为无礼。《史记·叔孙通传》记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刘邦)患之。”

  于是使叔孙通博通古礼,为汉朝制定朝仪,诸侯群臣朝贺皇帝刘邦时,均须按照礼仪行事,否则必遭惩处。

  孟朝群臣虽然不是草莽出身,但气质是出了名的剽悍、刚烈。

  此前无数豪族领袖都对此十分鄙夷,散官的畅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那些豪族族长从心底里瞧不起崛起于孟县的这个政权和这个政权中的文武,各族长纷纷买个高位散官,免得还要向孟县官员行礼。

  如今孟朝以绝对武力扫平了天下,武功赫赫,接下来自然就要开始着手文治礼仪,养威仪正气。

  《孟官仪》内容大体包括:孟官源流、职掌、爵秩、官佚;郊祀、封禅、上陵、籍田礼仪以及舆服、玺绶、刑制、军事等。

  虽然看起来有些细微、琐碎,不足为道。但这却有着极深的影响,这是举国政治体制的确立。

  在《孟官仪》的详细确认下,孟朝正式确定,废除天下各州残留的察举制遗风。

  即便扬州、幽州、辽东、交州这种偏远新附地区,也再不允许官员继续举荐官员。

  科举成为孟朝官员、胥吏唯一的出仕方式。科举过线,成绩合格便能担任胥吏。成绩名列前茅者可以为官。

  同时孟朝继承汉朝旧制,胥吏政绩优秀者可以升为官员,甚至升为公卿、宰辅。

  历史上汉末是公卿多出胥吏的最后节点。

  汉末之后,九品中正制下,出身决定一切。胥吏从此与官员天地殊途。

  张瑞设计的科举制从最初开始就很接地气,在太原的首次科考,取士两百多人,很多都去充任了胥吏。毕竟在那个时间,胥吏与官员还没有明显的高贵之分。

  在孟朝建立后,《孟官仪》立即以正式典制确立了这一点,从汉朝那里无缝衔接了公卿多出胥吏这一优良传统。

  贪官污吏,这个词其实非常考究。贪官在前,污吏在后。就是因为诸夏百姓在前半段历史更恨贪官,而后半段历史更恨污吏。

  胥吏在后世被堵死了升迁之路,仕途失去希望,就只能将精力用在贪赃枉法,祸害百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