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3节 决战徐州 8_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多马匹。但是,有一种东西可以弥补士兵们两条腿和舟船、火车、汽车、飞机、马匹等运输方式之间,就是自行车。根据测试和统计,在理想状态下,一个士兵负重25公斤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每天可以徒步行军约40公里;一个骑兵负重50公斤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每天可以行军约160公里;一个摩托车士兵负重50公斤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每天可以行军约480公里;至于一个自行车士兵,负重25公斤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每天可以行军120公里。数据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士兵拥有一辆自行车后,负重相同,行军速度提升了两倍,是徒步行军的三倍,一天(或一夜)可以行军100公里以上。

  自行车的优点是非常多的,它物美价廉、工艺简单、不像汽车那样消耗油料、不像战马那样消耗粮草,在较为平坦的野地上就可以使用,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时也不会成为士兵的较重的负担,灵活、轻便、快速、维修方便。首先把自行车用于军队的是德国人,确实取得很好的效果,自行车在侦察、联络、警戒、小规模袭击中作用很大,而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则是日本人。在原先历史上,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对东南亚地区大肆进攻,由于东南亚的地形不方便坦克和汽车的使用,所以日军别出心裁地使用大规模的自行车部队,特别是在马来亚半岛,人手一辆自行车的日军在丛林中打出了有东方特色的“闪击战”,不但行军速度飞快,还曾让英印军在听到大量自行车的钢圈摩擦地面的声音时误以为是坦克群而不战而逃的“壮举”(因为日军自行车长期使用,轮胎磨烂损坏,所以日军骑的是没有轮胎的自行车,钢圈碾压石子地面时的声音十分类似于坦克履带碾压地面),眼下,蒋纬国则把日本人的“创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实际上,在抗战时期,考虑到中国军队的机械化水平、中国的财力物力、中国的交通路况,国军组建自行车部队肯定会很有作用,要比购买汽车、养马的成本低得多,自行车也不难制造,中国自产完全不成问题,但国军并没有这么做。蒋纬国对此也十分纳闷,他反复思考,估计这是中国军队高层们战争思维僵化的结果(实际上,很多物美价廉的杀敌武器都没有被国军在抗战中使用,比如对付坦克的燃烧瓶,之所以没用,应该是这个原因。)。

  建造一个大型自行车工厂,对于蒋纬国而言,简直是易如反掌,他确实建造了这么一个,用于加强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机动性,工厂产量不低,但也不是特别高,这二三年下来,制造了几万辆坚固耐用的自行车。蒋纬国本来打算,把这些自行车用于装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