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49章 从实力的角度出发_大秦法圣:被六帝偷听心声百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法令嘛,是象征性的颁发了一些……

  并且,义正严词的规定,你们不许私斗,私斗不好!

  但是规定归规定,现实归现实。

  老秦人民风彪悍,可不光体现在男人和女人看对了眼,就直接钻小树林。

  这一言不合就干你,那才是真正民风彪悍寓意的核心。

  老秦人民风彪悍,从草原部落跑过来的这些马背上的戎敌部族,就更不是吃素的了。

  他奶奶的!

  欺负俺们外来人是吧?

  给我干!

  几百年下来,彪悍的老秦人和彪悍的戎敌部族人,用实力证明了,秦国国府这些年,颁布的那些所谓的法令,那就是个屁,还是无色无味无声响的那种……该杀还是要杀!

  该打还是要打!

  该斗还是要斗!

  今年,又公布法令了……

  比往年更多,更复杂。

  明文规定了,邦族之间,决不允许私斗。

  并且还详细的规定了,春耕期间,各渠用水,要严格按照下游先灌,上游后灌的法令。

  法令从郿县县府,传到孟氏一族老族长孟有慈这里的时候,老族长十分悠然的把这些竹简简,投进了灶坑里……

  真好烧,烧起来啪啪响,跟爆豆子一样好听……

  足足烧好了一锅饭……

  身为百里渠上游,孟氏一族,名门百里奚之后,孟有慈这个两千七百余人的大族长。

  孟有慈在族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

  而且,孟有慈的这个名字,族人传说,还有一段十分神奇的经过。

  当年孟有慈的父亲,生下了孟有慈之后,因为长相凶恶。

  孟有慈的母亲,便抱着孟有慈,来到了伯阳龙山上,请一位当地名望极高的隐居道人算命。

  这个道人,据说不是别人,正是在函谷关,请老子手书《道德经》的尹喜。

  据说尹喜只看了孟有慈一眼,便眼睛一闭,叫孟有慈的母亲,将其扼死……

  因为,这个孩子,将来会给你们的族人,带来灭顶的灾祸……

  天下哪有亲自掐死自己儿子的母亲,母亲哭诉,请尹喜救她和孩儿一命。

  尹喜无奈,只得告诉孟有慈母亲:“其儿除非有仁慈之心,相伴一生,方可避此祸。

  慈心若破,祸必至矣!”

  于是,孟有慈活了下来,取名:孟有慈!

  转眼之间,孟有慈的大半辈子,活了过来。

  不但没有给孟氏一族带来灾祸,反而还做了孟氏一族的族长。

  关于年少时,母亲尊尊教导的要怀仁慈之心的话,孟有慈早就忘在了脑后……

  这些年,孟有慈带领着族人们,与下游的戎敌一族,斗了大半辈子。

  仗,打了没有一百回,也有八十回。

  其中中小型私斗无数,大型私斗,也有那么七八回……

  让其因其为傲的是,每每,都是孟氏一族大胜。

  孟有慈这个族人,是他们族人的骄傲,他们心中的英雄……

  威望之高,全族上下两千七百余人,无不敬佩……

  只要族长一声令下,刀山油锅,族人们勇猛无惧,一往无前……

  国府的法令?

  别扯淡了……

  这些年,是老族长带着族人活下来的。

  而国府的法令,那就是个站班的婊子,今儿换一个,明儿又换一个,变来变去的……

  鸟他何用?

  只有老族长,才是永恒的……

  孟有慈的房间里。

  孟有慈正在悠然的喝着茶……

  族人过来:“族长,县令赵轼的法令文书,命我孟氏一族,不得堵住百里渠上游渠口。

  要让下游的戎狄部族,先行灌溉已经下了种的耕田……”

  孟有慈拿过那封法令文书,看了一眼,直接投进火中:“他赵轼算个什么东西?

  也敢命令我孟氏一族?

  甭听他们的废话,堵住渠口,让咱孟氏一族的田先灌。

  他们那些戎贼,能让他们用咱们老秦人的百里渠,已经是我们老秦人仁至义尽了。

  他们还要先灌?

  反了他们了……”

  “嗨,族长,我们这就去堵住渠口,掐了下游的水……”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