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7章 练兵(4-27-3)_万万没想到准太子是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江府。

  头一日的下马威成果斐然,杨景澄再次站在高台上时,再无人敢公然偷奸耍滑。虽不能似他一般站的腰背笔挺,但明显没有左摇右晃之感。马桓站在杨景澄身边,暗自点了点头。他跟随杨景澄出京正是为了练兵,眼下的兵士心中有惧怕,他方能施展拳脚,不然他一个外乡人,官兵们难免阳奉阴违,到时候练不好兵,他没脸不说,万一连累杨景澄叫人笑话,可就是罪过了。

  杨景澄重生以来,几乎每日都在权力斗争中游走,能挤出时间习武已算不易,实在没闲工夫学其它,因此他对练兵可谓一窍不通。不过马桓既是宿将,他便放心大胆的将操练宁江卫之事交予了马桓,顺便自家也学上一学。

  马桓许多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昔日荣光。今日能重新站在校场上,又一次忆起了金戈铁马,哪怕再无官职,也让他兴奋的两眼放光。略定了定神,他对杨景澄恭维道:“世子命将兵规矩站立,正是练兵的第一步。可见您虽不曾接触过兵法,确着实是有天赋的。”

  杨景澄笑道:“马师父过奖,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这是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在船上时才生平第一次翻开甚《三十六计》瞧了瞧,日后还请马师父多多教导。”

  马桓连道不敢,又连忙道:“我不大识字,故《三十六计》我竟是没读过。不过早年听宣献伯点评过,倒还记得几句。”

  一语引起了杨景澄的兴趣,横竖站在高台上也无聊,他立刻追问道:“宣献伯如何点评的?说来我听听。”

  马桓笑道:“宣献伯当年说,《三十六计》是本好书,却是养帅才的,与我们练兵打仗实不相干。我们练兵打仗,要想的不是甚瞒天过海、借刀杀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如何要兵士令行禁止,如何让他们不劫掠百姓、杀良冒功,又如何叫他们明旗鼓、明号角,战场上不自乱阵脚。”顿了顿,他接着道,“兵士皆是活的,他们有担忧、有惧怕,各有小心思,浑身是毛病。《三十六计》学的再好,你让将兵去‘围魏救赵’,他们半道上逃跑了怎么办?‘救赵’的时候出工不出力怎么办?”

  杨景澄听得此话,又想起了前日装晕的诸位,不由哂笑:“有道理。”

  “行军打仗,要的正是各司其职。”马桓收敛了笑容,正色道,“小兵有小兵的活,旗队长有旗队长的活,百户有百户的活。而甚兵法不兵法的,乃总兵官考虑的事,与我们实不相干的。”

  杨景澄顿时明了,所谓《三十六计》乃宏观战略,而马桓昔年学的则是战场战术,二者有关联,却全然不是一回事。此点有个佐证——章太后不懂练兵,但她显然对《三十六计》无比熟悉,才会在写信时随手带出来。可见《三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