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092_穿成农家子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尤其是不适应这边又干又冷的天气,赵言已经有些狼狈了。

  第三场在十五场,一样考三日,考的是策问,考了国之政策内容,还有各种史论,这题的时间也很紧凑,赵言扫了眼卷子没问题就开始答。

  其实从策问一道,一向能看出考生的想法,赵言提醒自己尽量从务实方面答,少说废话,笔下偶尔含蓄地对主考官吹嘘一两句就行了,当作锦上添花。

  前面答得十分畅快,直到碰上了一题,他笔下顿了许久,甚至脑袋上涌现了很大的疑问。这题不超纲,但是好像超国界了?

  题目是:泰西往往借土地保全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赵言挨了几日的冻,都不如今日看到题目时冷。他深吸了几口气让自己冷静,仔细再阅此题目,抓重点,主体是泰西,内容是土地保全之策以及利益。

  泰西,赵言沉吟了一下,这肯定是外国,一看到泰字,他首先想到的是后世的泰国,然而这会的泰国压根不叫这个名字,它叫暹罗,那么排除这个之后,他只能着重分析‘西’字,还有一种直接的解法,‘西’普遍代表西方国家,那么这个泰西,就是泛指与当朝有贸易往来的西方国家。

  只是它国的土地政策是如何的,他不得而知,且之后又要引经据典,引本土历朝历代的观点来说明。

  这题不难,难的是你不知道背景,那么的分析的前提就不存在了,若是背景阐述不对,后面可能基本就不得分了。

  笔尖在素纸上顿了许久,留下一滩黑渍。

  这么多

  年来,这算是赵言遇到的第一道不知如何下手的题目。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无声地呼了一口气,准备先做后边的史论题目,他还特意空开了竖线留给这道题。

  史论题相对来说,讲究一个论字,无聊你往哪里掰扯,最终都要圆回来,逻辑缜密、论据充分为上上之最。

  题目大致如此:周吴外重内轻,魏赵外轻内重各有所得论。

  他偶尔有停顿,但大部分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

  答题的过程中,他忘了前面那道题,直到答完又检查了一遍卷子,才将剩余的力气和时间留给这道题。

  在这个时候,越紧张反而不知所措。

  赵言放空大脑,莫名想起了上辈子学过的圈地运动,想起了旧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斗争,他闭上眼睛,在脑中构造着联系。

  其实事情的发展都是有普遍的规律的,利益?政策?土地附庸关系人身依附关系?赵言脑中一闪,豁然开朗,提笔时难得激动得抖了一下。

  他答完已经是半柱香之后了,而且莫名有种成就感,他脸上带了笑意,欣赏了一遍自己的卷子,又仔细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身上也开始热乎起来了。

  锣鼓敲响,收卷时间到。

  赵言交上卷子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