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抽丝剥茧_法医灵异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话,让我证实了心中那个摇摆不定的可怕猜想:“苏先生,你也认为带走我女朋友的人不是主犯?”

  “当然。”苏图极快的回复着,“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曾经剪掉过你女朋友的头发,这其实是一种“失控”的表现,与计划如此缜密的布局是有着冲突的,因此可以肯定他的身后还有人。”“是的。”看来我们两个想到一块儿去了,“整个局都是幕后之人布置的,那也就意味着从制定作案计划到准备作案工具再到实施犯罪过程,应该全都是那个幕后之人在操控着,所以那把电动手锯也就成为了

  唯一可能与他没有关系的。”

  “没错,因为幕后真凶不会连一把手锯都要亲自去准备,若如此,倒不如他自己去实施绑架了。”听完苏图这番话,我总算是明白了他所言的深意,幕后真凶残忍狡诈、心思缜密,他能将疑局布置到几乎完美的地步,自然是缘于对所有涉案细节的谨慎考量。换言之,他所准备的东西,可能不具备任何

  追查价值。

  可是将苏沫绑走的嫌疑人不同,他曾经在作案过程中有过“失控”的表现,因此将重点放在与他有关的东西上,保不齐就能打开突破口。

  比如,那把电动手锯!

  可这样一来就又回到了原点,我们该怎么去追查那把电动手锯呢?

  如果是嫌疑人最近购买的倒也罢了,只要进行地毯式排查总能有所收获,可若是他偷来的,甚至是捡来的,又该如何查起呢?

  “犯罪嫌疑人不会去偷,更不会去抢,同样也不会去购买,因为这三种方式都会面临暴露的危险。”这是苏图给我的答案。

  “那就剩下了一种可能,犯罪嫌疑人的手中原本就有电动手锯,而且是极具排查和追踪难度的。”我的脑子,开始灵光了起来。

  “你既然想到了这点,那是否能尝试推导出电动手锯合理存在的根由呢?”苏图显然认可了上述推论。

  “这里的合理存在是有着一个隐性前提的,即犯罪嫌疑人持有电动手锯不会引起任何的怀疑,甚至是理所应当的。以此为基础,便能大致框定出他的职业,可能从事木工行业,会不会是一名建筑工人呢?”

  “不会。”苏图第一时间做了否定。

  “为什么?”我不解。

  “因为你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地方。”

  “什么?”“犯罪嫌疑人对案发现场的熟悉程度。”苏图打字的速度很快,“从提前将车子停到地下车场,再到从容的离开,他都尽可能避开了监控,可以确定他对酒店以及周围环境是极为熟悉的,这不符合建筑工人的

  身份。”

  “我明白了,如果是提前踩点,那么频繁出现在那里,势必会给车场门卫或是其他人留下印象。”

  “正确。”苏图很满意我的回答,“排除掉木工这份儿职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