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世界集团第二次会议_大宋混世魔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内敛的。”秦牧写下了这两个字:“方圆百里一块土地,这上面生活的人民按天时播种收割。这块土地能提供给他们生活需要的一切。水,粮食,甚至药物,都在这块土地上。除了有限的一些资源——比如食盐,百姓并不需要从外部获得更多东西。所以他的本质是求诸于内的。”

  “可是自春秋以来,就有各种战争,大小国家打来打去。”折美凤立刻就发表了反对意见。

  折家姑娘的学问是秦牧的后宫里面最高的。虽然余里衍贵为辽国公主,但是辽国的教育水平比大宋差十万八千里。

  对于历史,折家姐妹花了解的最深——她们从小就学这个。

  春秋战国打成一锅粥,每个国家都想吞并别人,这明明不符合“内敛”的含义。

  “内敛是农业文明的精神,但是内敛并不是说不会对外发生冲突。农耕文明,我可以做个形象的比喻。这就是一棵大树,它的养分来自于脚下这块土地,而他的产出就是满树的果实。可是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好多大树,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压迫到彼此的空间。这就需要战争解决。”

  以大树比喻农耕文明,这让众人顿时有了一个可视化的场景。

  “这些大树,就是春秋战国时候的大小诸侯国,最终他们被秦朝这棵最大的树给占据了全部的空间。自此以后一千多年,我们都是在秦朝这棵大树的地盘上生活。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长城就很明白了。”

  秦牧几笔在黑板上画出了东亚大概地形,然后在上面长长的划了一条线。

  “这就是长城。”秦牧指着这条线说道:“我们汉族人,自秦始皇以来,一直生活在这条城墙的保护之内。为什么秦始皇这棵大树长到这里就不像外扩张了呢?因为长城之外不适合农耕文明发展。”

  “长城以外,是一个高原,我称之为蒙古高原。那里的土地,不适合耕种,所以我们农耕文明不会向那个方向再扩张了。那里只适合养牛放羊,所以那里的人们是另一种生活方式,叫游牧文明,也是农业文明的一种。”

  秦牧紧接着几笔画出了中国的简略地形图。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主要是依托这几个产粮区,华北平原,江淮流域,珠江地区,以及关中和蜀地。这就是我们一千多年来求诸于内的发展成果。农耕文明的大树,发展到极致,向西被青藏高原阻隔,向北被蒙古高原阻隔,东边是大海,南边是零碎小国,这棵大树最舒适的空间已经被秦始皇打好了基础。”

  秦牧不由得对祖先表示了由衷的钦佩。

  千古一帝,名不虚传!

  “自秦皇以后,历代都以长城为界,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农耕文明的本质所决定。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就在于此。他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修建了长城,可以说功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