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真人1_浴血荣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欢迎中央再回来。

  当然这里面有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点,毛泽东同志不想和上海来的中央诸位领导同志在一起。因为这些同志从上海一来,很快就把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撤掉了,而且很快中央苏区反“围剿”也失败了。以毛泽东的个性,他不愿和这些吃过洋面包的人在一起,觉得有点格格不入,所以他提出来他不走。

  第二点,当时叫战略转移,不叫长征,谁也不知道离开苏区后,就一去不回了,走了二万五千里都不知道。当时战略转移最直接的目标是去湘鄂西与贺龙、萧克领导的二、六军团会合。

  在这几个重要的因素之下还有第三点,毛泽东同志对蒋介石要一举拿下中央苏区的决心有所低估。

  我们可以想,如果毛泽东同志要留在苏区,后果不堪设想。留在苏区的瞿秋白同志、贺昌同志、刘伯坚同志都纷纷牺牲了,能活下来的也九死一生。而且长征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参加,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长征?红军还能不能走出来?我们还有没有遵义会议……

  这就是在长征最初的时候,毛泽东表示他留下来不走的原因。

  那么后来怎么样?谁劝说了毛泽东同志跟着部队一起走?

  这个人就是周恩来。

  30.周恩来与毛泽东改变中国命运的谈话

  我们上节讲到毛泽东同志给中央写了封信,他要留下来坚持在苏区斗争,欢迎中央再回来。当时中央的总负责人博古,非常年轻,大约28岁,看见这封信以后不知道怎么办,便拿着这封信直接去找周恩来,他说:“老毛提出不走,你看怎么办?”周恩来迅速看完这封信,跟博古讲了一句话:“我去找他谈。”

  周恩来同志当天骑着马从中央所在地瑞金赶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住地找他谈话,核心就是劝毛泽东同志跟着走。那个谈话进行了一晚上,那天晚上周恩来与毛泽东之间谈了些什么,谁都不知道。

  当天警卫回忆当夜雨下得很大,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流,流到斗笠上,斗笠湿了,从斗笠流到蓑衣上,蓑衣湿了,蓑衣的雨水流到绑腿上,绑腿湿了,鞋子湿了。

  领导人在里面的谈话迟迟谈不完。他们开门进去给领导倒水,门一开,两位领导同志一句话都不说了,就看着他们,等他们倒完水退出去,门关好了才又开始说。所以警卫也没有听见这两位领导同志在里面谈了什么。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周恩来同志骑马返回瑞金,见到博古同志,就讲了一句话:“他同意跟着走了。”

  我觉得这句话虽然非常简单,却意义极其重大,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句话。我们可以设想,毛泽东同志如果不跟着走,在苏区能保证他的安全吗?而如果毛泽东同志不走,那我们的长征是什么样的长征?红军能不能从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