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二章 严酷的筛选3_浴血荣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张国焘1979年病死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养老院,他为什么走上这条路?

  张国焘作为四方面军的重要领导人,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可以说是张国焘人生的顶峰。

  一、四方面军会师发生在1935年6月,当时张国焘是四方面军当之无愧的领导人。后来很多四方面军的老同志回忆这一幕时说,四方面军与一方面军会师,当时一方面军不叫一方面军,叫中央红军。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之前,很多四方面军的同志都对中央红军怀抱神秘的感觉,认为中央红军很神秘、很伟岸、很高大。

  但是两军会师后,四方面军很多同志感慨,走过来的是中央红军吗?他们衣衫褴褛,枪支长短不齐。

  中央红军长期征战,经过非常艰苦的战斗,和四方面军会合时,中央红军连一门山炮都没有了,最后一门75毫米火炮,在一渡赤水的时候被扔到赤水河里去了。

  一渡赤水完成之后,中央红军最重的火力是60炮,就是前膛装炮弹的60炮,后膛炮一门都没有了。整个装备比四方面军相去甚远,人数比四方面军也相去甚远。

  6月25日会师大会后,张国焘看似不经意地问周恩来,一方面军有多少人?周恩来坦率地告诉他,遵义会议时有3万多人,现在可能不到了。实际上,当时一方面军只剩下1万多人。周恩来说得很委婉,没有告诉张国焘真实的数字。

  1972年6月周恩来回忆这一幕时,依然印象深刻。他说,张国焘一听,脸色就变了。张国焘太懂得数字里面的含义了。这就意味着两个方面军会合后总兵力10万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四方面军的人。

  那一刻,张国焘开始了自己的打算。

  张国焘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个比例带进中革军委,然后再带入政治局,其个人野心就这样膨胀了起来。旧中国的军阀,谁人多枪多,他的势力就大。但是,红军不应该把实力带进争论中,不管是军事上的,还是政治上的争论。

  7月9日,张国焘控制的川陕省委又向中央提出改组中革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人员名单,要陈昌浩出任总政委,敦促政治局“速决速行”。

  7月10日,毛、周、朱致电张国焘,切盼红四方面军各部速调速进,分路迅速北上,“勿再延迟,坐令敌占先机”,并望他速到芦花集中指挥。

  同日,张国焘致电中共中央,亲自提出“宜速决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半摊牌的表示,不解决组织问题,一、四方面军便很难联合行动。张国焘利用其在四方面军中举足轻重的权威,要求进行组织调整,要求在领导集体中处于主导地位。

  一方急着北进,一方毫不着急,“王顾左右而言他”。

  情况越来越紧急。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