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洪流1_浴血荣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密工作者的素质和纪律,那么多证据都被掌握,上海租界从多方入手,但居然无法查实牛兰夫妇的真实身份,最后他们企图从牛兰夫妇一家操的语言上打开缺口,一定要证实嫌疑犯来自苏联。结果发现,牛兰夫妇当时年仅四岁的儿子吉米,也只会说德语,不会说俄语。

  搞了很长时间,租界当局的审讯者和国民党政府都没有搞清楚,牛兰夫妇到底是共产国际的秘密工作人员,还是在上海冒险经营企业或者贩毒的西方人士。一直到了20世纪末苏联解体,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大量档案披露,才证实了牛兰夫妇当时是共产国际驻上海的主要负责人。

  牛兰的真实姓名是雅可夫?马特耶维奇?鲁德尼克,1894年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1917年2月在推翻沙皇统治的斗争中开始革命生涯,成为布尔什维克的一员;1918年被选入捷尔任斯基领导的肃反委员会“契卡”,到欧洲数国执行任务,在法国被捕,被判处两年徒刑;1924年刑满返回苏联,调入共产国际联络部担任与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等国共产党联络的秘密信使;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被共产国际定为派往中国的最佳人选;1927年11月到上海;1929年开始全面负责中国联络站的工作。

  牛兰夫人的真实姓名是达吉亚娜?尼克莱维娅?玛依仙柯,1891年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对语言的悟性极高,精通法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还研究过格鲁吉亚语和土耳其语。她同样在十月革命中加入布尔什维克,1925年在维也纳与牛兰相识相恋,1930年年初带着儿子来到上海,协助丈夫工作。

  这是一对经验丰富的革命者夫妻。穷人家庭出身的鲁德尼克和富人家庭出身的玛依仙柯的结合,使他们对各种社会环境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他们在上海的任务主要有三项:

  一是利用在租界内的各种合法身份,完成共产国际执委会以及远东局、青年共产国际、赤色职工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和亚洲各国党的电报、信件、邮包的接收与中转;

  二是为赴苏联学习、开会、述职的东方各国共产党人办理各种手续;

  三是利用公开渠道接收共产国际从柏林银行转来的款项,分发资助中国及东亚各国的革命运动。

  即使外行人也能从这些任务看出来,牛兰夫妇负责的这个联络站,实际上是共产国际在远东的信息流、人员流和资金流的转换枢纽。正因关系重大,所以负责此事的人必须有丰富的经验,行为必须分外谨慎。牛兰夫妇完全符合条件。他们都在多个国家工作过,在上海他们持有多国护照,使用数个化名,登记了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