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疝_癫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脉

  疝脉弦急,积聚在里,牢急者生,弱息者死。沉迟浮涩,疝瘕寒痛,痛甚则伏,或细,或动。

  病

  夫疝者,小腹引卵,肿急绞痛也。有痛在睾丸者,有痛在五枢穴者,皆是厥阴肝之经也。或无形无声,或形如瓜,有声如蛙。自《素问》而下,皆以为寒,盖寒主收引,经络得寒,则引而不行,所以作痛,理固然也,亦有踢水涉水,终身不病此者,无执在内故也。大抵此症始于湿热,在经郁遏至久,又得寒气外来,不得疏散而作痛。若只作寒论,恐为未备,或曰厥阴一经,郁积湿热,何由而致?予曰∶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本经火积之久,母能令子虚,湿气便盛,浊液凝聚,并入血队流于厥阴。厥阴属木,系于肝,为将军之官,其性急速,火性又暴,为寒所束,宜其痛之太暴也。

  有以乌头、栀子作汤饮之,其效亦敏,后因此方随病加减与之,无有不验。但湿热又须分多少而治,湿则多肿,病是也。又有挟虚而发者,当以参、术为君,而以疏导药佐之。脉甚沉紧而豁大无力者也,其痛亦轻,惟觉重坠牵引耳。

  经有七疝∶寒、水、筋、血、气、狐、。

  治

  一、寒疝者,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引睾丸而痛,得于寒湿也,使内过劳也,宜以温剂下之,禹功散、加味五苓散、下清木香丸,或五积蟠葱之类。

  一、水疝者,肾囊肿痛,阴汗时出,囊或肿如水晶,或痒而搔出黄水,或小腹按之作水声,得于饮食醉饱,使内过劳也,汗出而遇风寒湿气聚于囊中,故多水也,宜禹功散、三花神佑丸、导水丸逐中之剂下之。

  一、筋疝者,阴茎肿痛,或浓或痛,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得于房室劳倦,及邪术所使,以降心火之剂下之,泻心汤主之。

  一、血疝者,状如黄瓜,在小腹两旁,横骨两端纹中,俗云便痈也。得于春夏,重感大燠劳于内,气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脓少血多。又或强制情欲,当泄不泄,亦成此疾。宜玉烛散和血之剂下之。

  一、气疝者,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或因号哭忿怒,则气郁而胀,以针出气而愈,然针有得失,宜散气药下之,宜荡疝丸,或蟠葱散主之。或小儿亦有此疾,俗云偏坠,气得于其父,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此疝不治,惟宜灸筑宾一穴,在内上五寸、分肉中,灸五壮。

  一、狐疝者,状如仰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与狐相类,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令人带钩铃是也,宜以逐气流经之剂下之。

  一、疝者,阴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