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节_50_癫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喉,络舌本,散舌下,注心中,行身之前也。若因欲事肾虚者,寒邪直中之也。其证一、二日便发,故发热脉沉足冷,或恶寒倦怠,宜温经而散寒也。若五、六日而发,口燥舌干者,此传经之邪热,宜急下之,恐肾水干也。如其脉沉细,足冷者,又不可下,急温之。脉沉疾有力者,乃可下之。凡少阴饮水小便色白者,下虚有寒,引水自救,非热也,宜温之。盖夹阴伤寒,多因劳伤肾经所致。有紧有慢,其害甚速,不可以寒凉之药妄投之也。但脉沉足冷,虽发热者,急宜温肾以扶元气。

  足厥阴肝经,厥者,尽也,为六经之尾也。其脉始于足大指之大敦,上环阴器,抵小腹,循胁肋,上唇口,与督脉会于巅顶,行身前之侧也。若寒邪直中本经,一日便发吐利,少腹痛,寒甚者唇青、厥冷、囊缩,急宜温之,并着艾灸丹田、气海以温之。若六、七日发烦满囊拳者,此传经热邪,厥深热亦深也。若脉沉疾有力者,宜急下之。若脉微细者,不可下也。凡伤寒传至厥阴经,则病热极矣。此生死在于反掌,其可不谨察之也。大抵热深厥亦深,则舌卷囊缩。阴寒冷极,亦见舌卷囊缩,在乎仔细消详,其冷热之治法,亦微矣。

  一调治伤寒之法,先须识证,察得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亲切,更审汗、吐、下、温、和解之法治之,庶无差误。先观两目或赤或黄,次看口舌,有无胎状,后以手按其心胸至小腹有无痛满,再问其所苦所欲,饮食起居,大小便通利若何,并服过何药,曾经汗下不,务使一一明白,脉证相对,然后用药无瘥。若有一毫疑惑,不可强治。故君子不强其所不能。或见利妄动,视人命如蝼蚁,非君子之用心也。慎之!

  一看伤寒,先观两目,或赤或黄。赤为阳毒,六脉洪大有力。燥渴者,轻则三黄石膏汤,重则大承气汤。

  一看口舌,黄白色者,邪未入腑,属半表半里,宜小柴胡汤和解。舌上黄苔者,胃腑有邪热,宜调胃承气汤下之。大便燥实,脉沉有力而大渴者,方可下。舌上黑苔生芒刺者;是肾水克心火也,不治。急用大承气下之。此邪热已极也,劫法用井水浸青布片子,舌上洗净,后以生姜片子浸水,时时刮之,其苔自退。

  一次以手按其心胸至小腹有无痛处。

  若按心下硬痛,手不可近,燥渴谵语,大便实,脉沉实有力,为结胸证,急宜大陷胸汤加枳桔下之。量元气虚实,缓而治之。反加烦躁者死。

  若按之心胸虽满闷而不痛,未经下者,非结胸也。乃邪气填塞胸中。尚为在表,只以小柴胡汤加枳桔以治其闷。如未效,本方对小陷胸,仍加枳桔。

  若病患自觉心胸满闷而不痛者,为痞满也,宜泻心汤加枳壳、桔梗。

  若按之小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