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痢疾_癫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脉

  下利之脉,宜微小,不宜浮洪;宜滑大,不宜弦急;宜身凉,不宜身热。经所谓;身凉脉细者生,身热脉大者死。是亦大概言之耳,不可一途而论也。叔和云∶下痢微小却为主,脉大浮洪无瘥日。

  证

  夫痢乃湿、热、食积三者,下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湿热伤血分则赤,伤气分则白,气血俱伤,则赤白相兼。黄者食积,黑者湿胜也。其症脐腹痛,或下鲜血,或下瘀血,或下紫黑血,或下白脓,或赤白相杂,或下如豆汁,或如鱼脑髓,或如屋漏水,里急后重,频欲登厕,昼夜无度。

  治

  治法行气和血,开郁散结。泻脾胃之湿热,消脏腑之积滞。经云∶热积气滞而为痢,其初只宜立效散,一服即愈。或木香导气汤,以推其邪,以彻其毒,皆良法也。痢稍久者不可下,胃虚故也。调中理气汤,加味香连丸之类,择便用之。痢多属热,亦有虚与寒者。虚者补之,寒者温之,以神效参香散主之。盖痢之初,邪毒正盛,宜推荡之,不可用粟壳、诃子收涩之药;则淹缠不已。痢之稍久,真气下陷,宜收涩之。不可用巴豆、牵牛通利之剂,用之则必致杀人。又有下痢噤口而不食者,亦有二也。有脾虚,有脾热。脾虚者,参苓白术散,脾热,参连汤,或仓连煎之类。大凡下痢纯红者,如尘腐色者,如屋漏水者,大孔开如竹筒者,唇如朱红者,俱死症也。如鱼脑髓者,身热脉大者,俱半死半生。

  方木香导气汤治痢疾初起,腹痛,红白相杂,里急后重,发热噤口,不拘老幼,先与一服甚效。

  大黄(一钱五分)槟榔(一钱二分)浓朴(一钱二分)白芍药(一钱二分)黄连(一钱二分)归尾(八分)茯苓(八分)朴硝(一钱二分)木香(五分)小便赤加滑石(一钱五分)木通(一钱)

  上锉一剂,水二钟,煎至八分,滤去渣,空心热服。

  闸板丹(张小庵传)〔批〕(按此方治痢,以推其邪而彻其毒也)治痢初起,以此丹推荡其邪毒。

  黄丹(一两,水飞)黄蜡(一两)乳香(一钱)没药(一钱)杏仁(八个,去皮尖)巴豆(八个,去油)

  上将五味为末,将黄蜡熔化,后将药末同蜡拌匀,搅冷成块。

  每服一丸,如黄豆大,空心服。红痢,冷甘草汤下;白痢,冷干姜汤下;水泻,冷米汤下。

  立效散(云林制)〔批〕(按此方治热积气滞而为痢者,以黄连清热,枳壳破气,清平之剂)治痢,腹中疠痛,赤白相兼,即止。

  黄连(四两,酒洗,吴茱萸二两,同炒,去茱萸用)枳壳(二两,麸炒)

  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送下。泄泻,米汤下。噤口痢,陈仓米汤下。

  调中理气汤丹溪云∶调气则后重自除。此也。

  苍术(米泔浸,炒)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