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胃_癫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脉

  浮缓者生,沉涩者死。脉涩而小,血不足;脉大而弱,气不足。

  证

  夫翻胃者,朝食而暮吐,暮食而朝吐,或食已即吐者是也。膈噎者,谓五膈五噎也。五膈,忧、恚、寒、热、气也;五噎,忧、思、劳、食、气也。膈者,在心脾之间,上下不通,若拒格之状也。或结于咽喉,时觉有所碍,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由气郁痰搏而然。久则渐妨饮食,而为膈也。噎者,饮食之际,气卒阻滞,饮食不下,而为噎也。翻胃也,膈也,噎也,三者名虽不同,而其所受之病,则一而已。《内经》谓∶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大肠、膀胱也。结,热结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不能圊;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既结,则前后闭结。下既不通,则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此阳火不下降而上行也。故经曰∶少阳所至为呕、涌溢、食不下,此理明矣。丹溪曰∶气之初病,其端甚微。或因些小饮食不谨;或外冒风雨,内伤七情;或食味过浓,偏助阳气,积成膈热;或资禀充实,表密无汗;或性急易怒,相火上炎,以致津液不行,清浊相干。气之为病,或痞或痛,或不思食,或噫腐吞酸,或嘈杂呕哕,医者不求其本,便认为寒,遽以辛香燥热之剂投之。时暂得快,以为神方。浓味仍前不节,七情反复相侵,旧病被劫暂开,浊液易子攒聚,或半月,或一月,前症复作。如此延蔓,自气成积,自积成痰,此为痰为饮为吞酸之由也。良工未遇,燥剂又投,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为呕吐、噎膈、翻胃之症,次第而作也。犹谓虚而积寒,非寻常草木可疗,竟以乌附佐助丹药,专意服饵。积而血液俱耗,胃脘干稿。其稿在上,近咽之下,水液可行,食物难进。间或可入,食亦不多,名之曰噎。其稿在下,与胃相近,食虽可下,难尽入胃,良久复出,名之曰膈,亦曰翻胃。

  治

  治当养血生津,清痰降火,润燥补脾,抑肝开郁,庶使病邪易伏,胃气开通。虽然亦在病者之调摄耳,吾观张鸡峰曰∶噎是神思间病,惟内观以自养,此言深中病情。

  一《钩玄》云∶翻胃大约有四∶血证、气虚、有痰,有热。血虚者,脉必数而无力,以四物汤养血为主;气虚者,脉必缓而无力,以四君子汤补气为主;有痰者,脉必滑数,以二陈汤为主;有热者,脉必数而有力,以解毒汤主之。

  一凡噎膈翻胃,悉用二陈汤加姜汁、竹沥、童便、韭汁之类,为主治。

  一若胸中觉有热闷,加土炒黄芩、黄连、栝蒌仁、桔梗之类。

  一若血虚瘦弱之人,合四物汤,少加杏仁泥、红花、童便、韭汁之类,仍不可缺。

  一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下须臾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