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 再次犯错_初唐逍遥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答。

  李泰无所谓地耸耸肩,将这士族与科举出生的庶族相冲突所带来的后果阐述一遍,果然,听得李世民大皱眉头,半晌,方才叹气,“唉,看来,的确是朕疏忽了,幸好青雀你提及,否则,后患无穷啊”

  沉吟好一会,李世民抬头,苦笑地问,“青雀,你的意思,莫非是,彻底消灭高门士族,还是不举行科举?”

  李泰一听,也无语了,心理大骂自己欠缺考虑,但事已至此,无可选择了。

  科举制在当时的先进无可质疑。但唐朝士、庶两个阶级之间的党争,是各自为了维护本阶层利益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从私人得失到不惜牺牲国家民族利益,不遗余力的排斥打击对方。皇帝利用科举出身的庶族官僚,与藐视皇权的门阀士族争夺统治权。唐朝党争的结果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之大,完全超过了历史教科书的定论。它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了以后的一千多年。高门士族在皇权和农民起义的双重打击下,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科举出身的庶族成为国家官僚的唯一支柱。

  而后建立的历代王朝,面对没有对立制约方、一枝独秀的科举新贵,为了维护其统治,本能的开始极力控制人们的思想。迎合皇权思想的理学在宋朝兴起,在皇权的极力支持下,理学成为儒学的正统解释。到明朝开始以朱熹注解的《四书》为科举的标准答案,极大的禁锢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同时,科举的受益者,为了巩固本阶层的地位,将科举以外的一切都斥为微末下流。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上层思想的封闭,以及底层被现实利益所吸引,百姓趋之若骛。这些共同导致了中国从宋以后逐渐失去了对外军事、经济、文化上的张力,逐步被西方超过。可见,唐朝党争导致了士族的消亡,科举的确立。而科举的兴盛,又导致了以后中华文明在思想上的禁锢。这种封闭禁锢一直延续到近代的中国.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