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我种下一颗种子_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9书吧

  九二年到九四年的两年,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称之为“改革攻坚年”,而九六年之后,则是长达十余年的经济软着陆时期。

  从时间节点上看,九五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转折年。

  总管九五年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经过之前几年良好的大环境,内需已经被极大地挖掘,整个市场的活力被激发。在私企和国企两个群体的相爱相杀之下,商品供大于求,到处都是机遇也到处都是竞争。

  而在这一片繁荣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国门打开外资兴起。

  此前在山东的时候,李宪看过的一篇《人民日报》经济板块的报道就显示,到95年9月底,外商实际投入中国资金1100亿美元。

  110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

  90年代中期,境外企业在米国的直接投资,不过也就是3000多个亿美元而已!

  在世界上,1100亿美元这个数字,排第二。

  要是用现在的词,叫FDI仅次于米国。

  七九年改革开放后,见识了肯德基在京城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大火特火,单店全年纯利润高达七百万。

  见识了可口可乐开辟了全球增速最快的新市场,将可口可乐在中国做成了一种潮流文化符号。

  见识了德国大众和上汽合资,桑塔纳这一款在国外技术并不算领先的A级车卖出十八万五的天价,成为中国成功人士的代符号,赚的盆满钵满。

  见识了皮尔卡丹用散场时装秀重新定义了中国男士穿衣风尚,每一款单品都成为成功男士的第二层面皮,甚至一些面临倒闭的服装厂随随便便贴上一块“皮尔卡丹”的商标都成起死回生。

  见识了摩托罗拉92年在天津设立了分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独资外企之后,靠着贵到欧美人都难以置信的大哥大和寻呼机,一举利润实现了240%提升......

  在九五年左右,大量的意识到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速最快市场的国外企业,终于按耐不住。成批成堆在中国投资,建厂,合资。再不济,也是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销售渠道,正式的开拓起这块日益蓬勃的黄金之地。

  米其林,安利,标致,欧莱雅,宝洁,沃尔玛......

  一场资本的盛宴,正式拉开。

  而打这儿开始,中国的市场竞争大幕也正式拉开,形成了国企外企民企三足鼎立的局面。

  现在的人还没意识到,在这场盛宴在未来的十年内,坐在首席的,不是自家人。

  李宪是心知肚明。

  “我能不能问问,你们为什么选择外企?”

  饭局进行到了一半,李宪放下了酒杯,对卢晓明等几个身在外企的学员问到。

  面对这个问题,几人面相觑。

  最后还是卢晓明抓了抓耳朵,笑道:“李董,你也知道我之前干了几年的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