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伯利亚大决战二_清末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艘飞艇飞抵俄军上空,抛下“礼物”,一枚枚炸弹落在军营以及乌索利耶城。

  “果然是东方人研制的飞行武器,命令战士们尽量散开躲避!”米柳京发现步枪根本打不到天上的飞行器,只能躲避。

  轰炸持续了二十分钟,三十艘飞艇扔下了3000枚炸弹,由于俄军散开散开躲避,只有两百余人死伤,但帐篷损坏了五百余顶,还有两座团级军火库。乌索利耶城内被燃烧弹重点照顾,城中建筑损毁三分之一,一个粮库被烧毁。

  虽然这些对于俄军庞大的物资储备不算什么,却让他们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华军队的手段已经超出想象。

  米柳京当然不会被这三十艘飞艇吓到,他立刻做出应对,命令在乌索利耶城内大挖地下室,除了避难外还将储备各种物资补给。

  第二天一早,大军向安加尔斯克进发,安加尔斯克,被中华改名为“熊堡”,因为这里有黑熊出没,驻守这里的是都兴阿率领的21军,此刻人数已经是满员的五万人,他们手中用的是夏普斯步枪,拥有八十门75mm山炮、五十门步兵炮、十五门105mm榴弹炮、五门150mm榴弹炮、两百门迫击炮,而且他们背靠安加拉河,可以随时得到人员、物资补充。

  中华帝国占领熊堡后立刻进行要塞化建设,在城外挖掘了两道堑壕,堑壕上布置了四十个机枪堡,三十个炮堡。炮兵阵地全部有炮垒保护,都兴阿的任务就是像钉子一样牢牢的钉在安加拉河边。

  米柳京来到阵前远远地观察中华军队的布防情况,当看到密密麻麻的鹿角铁丝网时眼觉不自觉的跳动。

  “这才是标准的防御战壕啊!”米柳京内心感叹道,当年克里米亚战争时沙俄为什么没有想到用铁丝网将障碍鹿角连在一起呢?

  “司令,这里交给我们第二军团,您带领主力继续前进!”阿西波维奇说道。

  米柳京点点头,说道:“阿西波维奇,你这里使我们和乌索利耶的重要节点,第二军团我就不动了,你们除了攻下安加尔斯克的任务外就是保证补给线的安全。”

  “是,第二军团保证完成任务!”

  米柳京接着说道:“黄种人的那些铁丝网很麻烦,让铁匠先打造一些剪刀,进攻时会用得到。”

  米柳京不愧是沙场老将,一眼就看出了铁丝网是他们冲锋的最大障碍。

  俄军中有随军铁匠,简单的剪刀还是可以打造的。

  下午,俄军集中了五十门火炮和五千人发起进攻,炮兵们将火炮推进一千八百米左右的地方,开始调整角度,填装炮弹。

  都兴阿在一个炮堡内观察这俄军的动静。

  “105、150炮瞄准敌人炮兵阵地,其他火炮在敌人进入射程后自由射击!”

  命令下达,重炮兵阵地立刻准备,他们早就标好诸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