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訢回京,一面叫恒祺以奕訢的名义和爱尔金、葛罗办理交涉。

  爱、葛一人要求:(一)立即释放巴夏礼等被捕人员;(二)交出北京一个城门。恒祺在八月二十四日(10月8日)放出巴夏礼等英人十四名、法人五名(其余的人巳被杀死);又在八月二十九日撤走北京安定门的守卒,让英、法联军加以占领。

  联军“狂歌面入”,又在城楼上架起大炮,把整个北京置于炮口之下。

  为了进一步表示威风,爱尔金在九月初五(10月18日)叫英军烧毁圆明园,烧了六七天。这堂皇富丽,综合了西洋巴陆克式艺术与中国庭园技巧的伟构化为废墟。乾隆皇帝泉下有知,应悔心血白费。

  关于圆明园的繁华,我们今天仅能就美国马隆教授所著的博士论文,而想象其一二了。笔者于三十五年前进去凭吊,只看到几处断柱残垣。

  恭亲王奕訢于咸丰皇帝的一再催促之下,在九月初四回京。他和爱尔金及葛罗会面,答应加赔英军三十万两、法军二十万两,作为被捕人员的赔偿与被杀人员的抚恤;同时也答应英方,拆毁圆明园之尚未烧光的部分,答应法方,交还各地天主堂与天主教的墓地。

  爱尔金不再提起觐见咸丰皇帝、面递女王国书的要求。

  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中、英、法三方在礼部衙门举行换约典礼,把《天津条约》的批准本互相交换。同时,又签了新的《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

  四天以后,新约送达热河行宫,咸丰皇帝赶紧将它们批准。《中英北京条约》的要点是:(一)赔款增加八百万两;(二)加开天津为商埠;(三)加割九龙半岛;(四)准许英使驻京;(五)准许华民出国做工;(六)对英国就大沽事件道歉;(七)将《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在各省刊刻公布。

  《中法北京条约》的要点,在大体上与《中英北京条约》相同,所不同的是多了一款准许人民自由信教,处分“滥行查拿”的地方官吏,让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筑”。

  英法联军于达到目的以后,分批自北京撤退。英军继续占领大沽炮台与芝罘、北海、广州,直至八百万赔款付清以后才走。因“修约”要求、亚罗号事件、广州人城问题、法国神父被杀案等而惹起的“修约战争”与“换约战争”,到此结束。

  美、俄两国也修了约、换了约,但不曾卷入对华的战争。

  负责修约的美国第一任驻华全权公使列威廉于签好新约以后辞职。负责换约的继任公使瓦儿德于咸丰九年阳历7月28日到达北京。由于清廷坚持觐见必须磕头,他就离开北京,改在北塘举行换约手续(8月16甘)。他不屑与迷信武力的爱尔金、葛罗混在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