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_小说人物名字大全与服装资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文彰赵龙龙

  2035年,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年份,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标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清晰地告诉我们,在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紧接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2035年就是一个耀眼的时间节点,我国正在拉开新的、更高水平发展的大幕。

  2035年远景目标的历史地位

  首先,2035年远景目标,是“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参照系”。

  “十四五”是我国未来30年要施行的6个“五年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含的具体内容,《建议》作出了清晰的描绘,为“十四五”规划目标制定了准确“参照系”。如何做到把“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成为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原则性考量。必须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导向来制定未来开局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十四五”规划作为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的先手棋。正是有了这一远景规划目标,“十四五”规划才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而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远景目标,必须积极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高效完成。

  其次,2035年远景目标,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中间站”。

  在2021~2050年的30年中,2035年正处在两个阶段的中间。这就意味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2035年远景目标扮演着两个阶段的“交汇点”、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中间站”角色,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连接作用。作为连接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枢纽,2035年远景目标的设定必然是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最终导向。为了充分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全程目标,作为阶段目标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受全程目标的统领和决定。因此,要在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确保2035年远景目标如期实现,进而全面有效地推动全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2035年远景目标的深刻内涵

  对于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描绘了九条。我们将其归纳为“一五五五”。

  “一”是指一个“大幅跃升”。即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这个“大幅跃升”既为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还涵盖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构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