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识“寻根文学”:原貌、追述与个案_小说人物名字大全与服装资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寻找文学之“根”,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一场影响极大的文学运动。随着1978年思想解放运动展开以来,回归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出现,文学中对伤痕的揭示与对现实、历史政治的反思蔚然成风。同现实主义创作潮流是经过了艰苦的斗争而得来的一样,寻根文学在此期间的出现也并非偶然。“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在与种种极左路线的斗争中发展而来的。伤痕文学是第一波文学高潮,对应了反思‘文革和批判现实,但随着压力,紧接着崛起的‘反思文学,转而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产生了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潮,又随着清污运动批判现代主义和人道主义,文学创作又不得不向民族文化传统转移,于是产生了文化寻根的文学思潮。”陈思和、周明全:《八个会议,一个时代——陈思和口述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参与的学术会议》,《大家》2018年第3期。

  “寻根”在文学、电影、美术等领域均出现了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代表人物,其中以文学领域取得的成绩尤为突出,其作者是随着时代的呼唤而产生的。寻根文学的作者群主要是一批知青,他们有能力、有经验写出新的文学作品。加上此前对伤痕文学的投入,已经积累了一些必要的创作经验,所以其后的文学创作路向选择也就成为必然。

  寻根文学思潮可谓声势浩大,但对其评价存在很大争议。在诸多赞扬声中,有不同意见的表达,有的甚至还是全面否定,比如,“然而,只要我们稍加深究,就会发现,寻根文学里的所谓‘根,其实是不存在的。以没有真正触到实处的文化想象为‘根,说明‘根其实并不在场。于是,所谓‘文学寻根,即成无根之旅”。吴矛、陈国恩:《寻根文学的寻根之失》,《江汉论坛》2010年第9期。为了应对这样的分歧和不同评价,本文试图通过对寻根文学思潮的梳理、辨析,重新考察和评估寻根文学思潮。

  一

  首先来看寻根文学的发生,其缘起是存在争议的。一些论者多认可韩少功等人的贡献和作用,指出1985年韩少功在《作家》杂志发表的《文学的“根”》为最初的宣言,其后随着阿城、郑万隆、李杭育等人的呼应,才逐渐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但是对于活动中的一些细节,即使是一些参与者也存在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事后的追述当中,各人有各人的“起源说”。比如许子东认为,“寻根”的概念是因为韩少功在1985年第4期《作家》上发表了《文学的“根”》而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的,“但‘寻根的作品却至少可以上溯到1983年《钟山》第四期上的贾平凹的《商州初录》”。许子东:《寻根文学中的贾平凹和阿城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