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章 【台达】求票票!_重生野火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坤和工委刘鹤刘书记等人吃过早茶之后,径直驱车前往莞城唯一的一所公办高校--莞城理工学院。

  “教学环境还挺好的啊,硬件设施也很不错”,陆坤不禁有些意外道。

  “哈哈。我们这也算是占了后发优势,教研设备能买新的就买新的”,刘书记笑笑道。

  “据1990人口普查统计,莞城每10万人口当中专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只有544人,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在广东全省排在倒数第五名。根据我们的预测,到2000年,莞城需要新增大学中专层次的人才1000多人,而国家分配给莞城的大中专毕业生只有200多人“,说到这儿,工委刘书记不禁满脸苦色。

  “这......”陆坤想要宽慰几句,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虽然现在看着这个莞城理工学院的硬件设施不错,但教学实力却有些拿不出手,一丁点底蕴都没有。

  1987年莞城理工学院开始奠基,1991年才被允许试行招生150人,并与华师、中大、化华工、广东工学院、北航等签署委培协议,让他们帮助代为培养220名学生。

  莞城要构筑电子电路集成为核心的产业群,势必要解决人才素质与莞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或许,这就是莞城自办大学的出发点吧。

  实话实说,陆坤一点都不看好莞城的电子产业,没有足够基数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莞城想要把电子产业发展好,真的是千难万难。

  也难怪莞城对粉色经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是破罐子破摔了!

  当然,这种泼冷水的话,不大好说,这个恶人也不当由陆坤来做。

  “学校建得这么漂亮,花了不少钱吧?”,陆坤决定转移话题。

  “这个张校长最清楚。”刘鹤书记右手大拇指撇了撇,示意莞城理工学院第一任校长回答。

  张校长道:“莞城理工学院工程规划耗资8000万元,上级拨款希望不大,而且速度很慢。资金问题得靠莞城自己解决。莞城市政府拨款4600多万元,市内各单位部门资助345万元,另外4000多万元资金全是来自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捐赠。”

  “更可怕的是教育事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虽然目前莞城理工大学不缺钱,但那点款子,估计明年就得用完了。再往后,所有费用又得由市政府来想办法筹措。”刘鹤书记摸摸额头,有些心烦意乱道。

  教育事业投资大,几乎不存在直接回报,别说是现在,就是在9012年,各类高校学费一涨再涨,如果没有上级拨款,学校方面也很难兜得住。

  陆坤只好道:”万事开头难,中间难,最后更难!只有一路攻坚克难,才能看到曙光。“

  “这话在理。”刘鹤书记勉强笑笑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